《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》 |
|
|
|
|
第七課 撒母耳:偉大的先知與士師 |
索引 | « 前篇 | 次篇 » |
▲本課目的: 探討撒母耳的生平與事奉,從他身上發掘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。 ▲具體目標:上完本課以後,學生應該能夠:
▲相關經文:撒母耳記上 1:1-16:13、19:18-24、25:1 ▲本課金句:撒母耳記上 2:30b 和合本: 因為尊重我的,我必重看他;藐視我的,他必被輕視。 現代中文譯本: 我一定看重那些尊敬我的人,輕蔑那些藐視我的人。 台語白話字: In-ui chun-tiong Goa e,Goa beh chun-tiong i, biau-si Goa e, i beh siu khoa-khin. 台語漢字: 因為尊重我的,我欲尊重伊;藐視我的,伊欲受看輕。 ▲本課大綱: 一、你對撒母耳的印象如何? 二、撒母耳的出身與生平 三、約櫃被擄 四、撒母耳的事奉 附錄:難題試解 ▲討論與分享(請擇題討論):
▲課程內容
一、你對撒母耳的印象如何? 相信大家都聽過撒母耳這個名字,至少聖經裡有兩卷書以他為名。你對撒母耳這 個人的印象如何?請用一句話描述出來。不管你知道多少都沒關係。「學習」就是要 從「不知道」變成「知道」,或是從「知道一點點」變成「知道多一點」。只要有學 習就有喜悅。請你試試看: 現在,我們要從聖經來看撒母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,他的出身如何,他所處的 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,他怎樣服事上帝,他的貢獻如何,聖經對他的評價如何。 二、撒母耳的出身與生平 撒母耳出生在一個家庭,卻在另外一個家庭成長。他的母親不能生育,因而吃了 很多苦。她向上帝許願說,如果能生育,就要把孩子獻給上帝。撒母耳就是這樣求來 的,他自從斷奶以後,就在祭司以利家學習事奉。這兩個家庭都各有特色: (一)親生父母: 撒母耳原是以法蓮人,父親名叫以利加拿,母親名叫哈拿。在歷代志上 6:27-28 提到他們原屬利未支派,可能他們是住在以法蓮的利未人。這個家庭是個敬拜上帝、 事奉上帝的家庭,這可從下面幾點看得出來: (二)以利家: 由於撒母耳母親哈拿所許的願,撒母耳一斷奶就被帶到祭司以利面前。他還是孩 童就住在示羅,侍立在耶和華面前,只有一年一次,他父母到示羅敬拜上帝時,才與 家人相見面(撒上2:18-19)。當時以利年紀已經很老了,由他的兩個兒子擔任祭司。 這兩個年輕祭司的行為,年幼的撒母耳看得一清二楚。聖經說他們不認識耶和華,既 然都當祭司了,怎麼會不認識上帝呢?原來聖經所說的認識指的是深入、親密的相交 ,就像夫妻關係一般。祭司不認識上帝,這對撒母耳有何影響呢?他可能常常把這件 事放在心上,左思右想,到底那樣的行為對或不對?為什麼祭司也會這樣?再這樣下 去,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?後來有神人來見以利,述說上帝要降災禍給以利家的事(撒 上 2:27-36),這些話撒母耳一定也都聽到了。就當他在思想這件事時,上帝在夜裡 呼喚他、向他說話,讓他知道以利家自招咒詛,災禍必臨到。撒母耳因此更加敬畏上 帝。生長在像以利這樣的家庭,能夠不受壞的影響,是撒母耳難能可貴的地方。可能 他也承受了親身父母的特質吧!這對我們有何啟示呢?不論我們出身如何,所處環境 如何險惡,只要敬畏上帝、專心仰賴事奉祂,不但可以不受壞的影響,還可以發揮正 面的影響力。 歸納起來,撒母耳的生平有下列八項重要的事件: 三、約櫃被擄 在撒母耳剛事奉上帝不久,以色列百姓有一件重大的事情發生,就是他們宗教生 活的重心--約櫃--被擄。 (一)約櫃的結構與內容: 約櫃又叫法櫃,是摩西按照上帝所指示,用皂莢木外面包金作成的,大小有 2.5 x 1.5 x 1.5 肘,約 122 x 76 x 76 立方公分。它必須用扛抬,櫃上有兩個張開翅 膀的基路伯,中間就是施恩座。約櫃原來存放兩塊法版(出 40:20),後來加上一罐嗎 哪(出 16:33-34)及亞倫發過芽的杖(民 17:10)。 (二)約櫃的意義: 約櫃被安放在會幕的至聖所內,是上帝向祂僕人顯明心意的地方(出 25:22,出 30:36),它也代表上帝的同在和引領。當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曠野行路時,上帝的 約櫃曾在他們前頭行,為他們尋找可歇腳之處(民 10:33-36)。而當約書亞率領百姓 入迦南地,要經過約但河時,約但河的水曾經在上帝的約櫃前斷絕,讓以色列百姓步 行過去(書 3:1-4:7)。負責照管約櫃的是祭司,連利未人都不能靠近約櫃(民 18:1-3)。 祭司進到約櫃前事奉上帝有一定的規矩,並非隨時可以進去(利 16:1-5)。這是因為 上帝至聖至榮,可頌可畏(出 15:11)。 (三)約櫃被擄: 既然約櫃代表上帝的同在,它怎麼可能被擄?撒母耳記上第四章記載以色列人抬 約櫃出來與非利士人打仗,非但沒有獲勝,連約櫃都被敵人擄去了。這對以色列人而 言,真是顏面掃地。當天以利父子三人都身亡。以利的媳婦深切地體會到:「榮耀離 開以色列了」(撒上 4:21)。 原來以色列人錯把約櫃當做護身符,卻不知未遵照上帝旨意行,即使有約櫃同在 ,亦不能支取上帝的能力。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亦不應將任何外在的物件當做上帝同在 的絕對保證,而應持守信仰內涵,遵行上帝旨意,如此才能真正享有上帝的同在與祝 福。 你對基督徒佩帶十字架或其他聖物的看法如何?你覺得它真的能夠帶給人平 安嗎?可能它有某種程度安定人心的作用,但我們不能忘記,更重要的是在生活 中尊主為大、遵主教訓來行。畢竟能夠賞賜福氣或降災禍的是上帝,而不是任何外在 的東西。 (四)約櫃被送回: 約櫃在非利士地七個月,發生許多奇事,諸如非利士人的神像仆倒在約櫃面前, 非利士人生痔瘡等等。最後它被禮送回到以色列地(撒上 5-6 章),放在基列耶琳山 上、亞比拿答家中。這個事件顯出上帝遠超過眾偶像,其能力與威嚴並不因約櫃被擄 而受限制。事實上,上帝並不需要人服事,祂自己能夠彰顯大能。這是約櫃被擄又被 送回的意義。 有關約櫃種種的記載,羅斯特(Leonhard Rost)在 1926 年提出約櫃發展史(Ark Narrative)的概念。他指出撒母耳上 4:1-7:1 和撒母耳下 6 章,可能是看管約櫃的 祭司留下有關約櫃種種事蹟的記載,目的是要讓百姓明瞭約櫃的來龍去脈。這兩段, 羅斯特將它合稱為約櫃發展史。 四、撒母耳的事奉 撒母耳從出生就被母親獻給耶和華,他一生忠心事奉上帝,幾無瑕疵: (一)心態上:他完全順服上帝,在幼年初得啟示時如此,晚年百姓求立王時亦然。百 姓求立王等於不要撒母耳再領導他們,這對撒母耳的打擊很大。(你遇見過類似 的打擊嗎?你的反應如何?)撒母耳在這種情況下的第一個反應是禱告上帝。上 帝指示他,只管依從百姓,撒母耳就照樣行(撒上 8:1-18),這裡顯示出他一向順服 上帝、服事上帝的心意。 (二)政治上: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(撒上 7:15-17,12:11,徒 13:20),他曾膏立 以色列的頭兩個國王,掃羅和大衛,並且為以色列百姓制定國法,寫在書上(撒上 10:25)。 巴斯德曾說,以領導一個國家之誕生而言,撒母耳的重要性只有摩西可以與之比擬(註 1)。 (三)宗教上:撒母耳被稱為第一位先知,雖然從前也有人被稱為先知(創 20:7、申 18:15、 士 6:8),但撒母耳訓練一批先知(撒上 19:20),立下先知制度的規模,故被列為先 知之首(撒上3:20、代下 35:18 、徒 3:24、來 11:32)。西洋教育史承認學校制度始 於以色列的先知學校,足見撒母耳對教育方面亦有貢獻(註 2)。 撒母耳成長的時代在宗教方面是個黑暗時期。祭司公然行惡,招致上帝的審判, 約櫃又被擄。後來約櫃被放在亞比拿答家中足足有二十年之久,以色列全家才歸向耶 和華。不過他們跟今天的人一樣,又要拜耶和華,又要拜外邦神,好像拜多了才安心 似的。撒母耳卻勸戒他們,要一心歸順耶和華,除掉外邦神(撒上 7:3-4)。以色列人 接受撒母耳的勸導,單單事奉耶和華,以致於後來跟敵人打仗時,能夠得勝。以色列 人能夠維持一神教的信仰,撒母耳及以後興起的先知,功不可沒。 撒母耳是一個禱告的人,由於他的代求,以色列人大勝非利士人(撒上 7:5-11)。 當以色列百姓求立王,不要撒母耳領導他們時,他也禱告耶和華(撒上 8:6)。他曾求 上帝打雷降雨,事就這樣成就(撒上 12:17-18)。他又說,他自己必不停止為以色列 百姓禱告(撒上 12:23)。後來,當耶和華後悔立掃羅為王時,他甚憂愁,終夜哀求耶 和華 (撒上 15:10-11)。詩篇 99:6 說,「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」,足見撒母 耳是禱告出了名的。先知耶利米領受上帝的話語,提到以色列百姓的罪惡和審判,他 轉達上帝的話說:「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,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」(耶 15:1)。撒母耳和摩西同被列為替百姓禱告的人,其重要性自不可言喻。 總結來說,撒母耳是個承先啟後的人。他結束士師時代,開始王國與先知時代。 他敬畏上帝、體貼人,在黑暗的社會和教會裡,仍然做上帝忠心的僕人,一方面在上 帝面前為百姓代求,一方面又教導百姓專一事奉上帝,解決了以色列政治與宗教的危 機。他本身就是一個好榜樣,完全順服上帝、終身事奉上帝。像他這樣少有過失的人 ,在聖經中也不多見。 附錄:難題試解 ▲附註:
▲背金句:撒母耳記上 2:30b ▲作業:
|
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